公告 >JHIP专刊征稿 │ 重大慢病的诊断、防治和药物应用研发
 
JHIP专刊征稿 │ 重大慢病的诊断、防治和药物应用研发

JHIP专刊征稿

重大慢病的诊断、防治和药物应用研发

近年来,糖脂代谢病、冠心病、高血压、哮喘等慢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乙肝、艾滋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道炎性病、肿瘤、血液病、免疫相关疾病等各种重大慢病亦受到广泛关注。这些重大慢病严重威胁了人们健康,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我国非常重视慢病或重大疾病的诊断、防治和药物应用及研发工作,正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旨在全力推进重大慢病的诊断、防治和药物应用研发。

      当前,一些重大慢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阐明,开发相关疾病模型,有助于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鉴定治疗靶点。重大慢病诊断和防治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标志物等层出不穷,正逐渐被验证并应用到临床。重大慢病治疗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等也正在被充分研究,这为早日攻克重大慢病提供了有效武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是推动健康中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挖掘中医药和传统医药资源,充分发挥其在重大慢病防治中的作用,是值得广大医药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干细胞疗法、类器官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在重大慢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开发具有广阔前景。基因编辑技术、纳米给药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极大程度丰富了重大慢病的诊断、防治和药物应用研发。现代化高精仪器在重大慢病的诊断、治疗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汇集现阶段我国重大慢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应用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强化新药物、新技术防治重大慢病的综合理念,促进重大慢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应用开发研究,我们策划了此次专刊,诚挚地邀请您提交与这些主题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综述等。为感谢广大作者的支持,录用稿件正式出版后发放稿酬1000~5000元/篇(人民币)。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

· 重大慢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 重大慢病诊断和防治的新方法、新手段,标志物发现等

· 重大慢病的模型研究

· 重大慢病的临床用药研究

· 重大慢病治疗药物的药理、药效学研究

· 重大慢病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研究

· 传统医药在重大慢病防治中的运用及资源挖掘

· 中医药防治重大慢病的研究

· 靶向药物、生物药物在重大慢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开发研究

· 干细胞疗法、类器官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在重大慢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开发研究

· 基因编辑技术、靶向给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重大慢病中的应用

     现代化高精仪器在重大慢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和开发

客座编辑

黄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光瑞,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7月入职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2至11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留学访问。北京中医药大学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中药监管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药防治重大慢病(肿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中医药防治重大慢病(肿瘤)国际联合实验室骨干成员,主要从事肿瘤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肿瘤机理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Kidney Int、PNAS、Autoimmun Rev、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Immunol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7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

叶林虎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叶林虎,男,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201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组部全国第十四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家庭药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代药物与临床》编委,《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和《中国实验动物学报》通讯编委。主要从事药物安全性再评价和新药侯选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年来主持省、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药物发明专利1项,获省级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省级优秀科技个人奖1项。

张宏亮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宏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药学部副主任,药理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师协会药学服务促进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青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共病精准诊疗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委会青委。广西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药师协会特殊人群药学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药师协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委员会常委。《AJHP中文版》青年编委、《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世界临床药物》青委、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特约编辑。主要从事循证药学及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此外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妊娠哺乳期合理用药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亦有深入研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主持课题8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获中国商业联合会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三等奖、卫生适宜技术二等奖1项。

刘松 广东药科大学

刘松,男,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院(整合药学院)药理学系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药理学会委员,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广东药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Journal of Holistic Integrative Pharmacy,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Frontiers杂志审稿专家。从事药理学、临床药学、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转座子重组酶和基因编辑工具研究、药理和药物研发、免疫相关因子功能与机制、临床药学学科创新发展和整合医药人才培养研究。主持国家、省、市、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参编教材1部,参与国家一流专业(临床药学),广东省一流专业(临床药学)建设。获得广东药科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赛银奖等荣誉或奖项。

截止日期

2024年6月15日

所有论文接收后将在线发表。

提交说明

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https://www2.cloud.editorialmanager.com/jhip/default2.aspx)将稿件提交至Journal of Holistic Integrative Pharmacy